短期脱贫有保证 长远小康有路径
打着灯笼去找发于2017-05-08 来源:靖西市人民政府网 点击(775171) 评论(0 评论

一场雨给干旱缺水的桂西山区带来生机。雨过天晴,我市南坡乡南坡街村民隆秀珍一早就到地里为家里的春蚕摘桑叶。隆秀珍动作麻利,不像年近七旬的妇女。

  我市地处广西西部山区中越边境,与越南高平等地接壤,境内山地面积超过70%,许多地方是“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严重石漠化地区,到2016年底全市还有9万多贫困人口。

  隆秀珍生活的南坡乡184平方公里没有一条河流,昔日,村民主要种植玉米维持生计。

  前几年,乡镇干部进村鼓励大家种桑养蚕、发展脱贫产业时,隆秀珍望着地里数不清的大石头,无法相信眼前这片土地能变成干部口中的“致富地”。

  2015年,在扶贫政策支持及干部引导下,隆秀珍同意试着将一部分土地改成桑园。“没想到,第一年就收获了6张蚕茧,卖了12000多元,收益比过去种玉米提高了十几倍。去年家里盖起了新房,房间多,我特意留了几间做蚕房,准备再多养几批。”隆秀珍说。

  “短平快”的扶贫项目改变了隆秀珍的生活,也提振了石漠化山区贫困群众的精气神。南坡乡党委书记农华作说,去年全乡种桑2.4万亩,蚕农户均收入1万多元,今年村民积极性大为提升,年初又新增桑园4600多亩。

  当地政府引进龙头企业,引导贫困户与企业签订带动协议,实施订单农业,产业的后续发展也有了保障。

  “依托‘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蚕农不仅可以从企业那里得到技术指导,打消养殖和销路等方面的顾虑,还可以借助政府提供的5万元贴息贷款入股企业,每年享受5000元的分红。一些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同样受益。”农华作说。

  有了方向,脱贫路越走越宽。我市干部介绍,利用短期脱贫项目作为基础,当地大力发展收益更高的水果产业和特色养殖业。

  在南坡乡逢鸡村的一处高坡上,印着“高山水果示范基地”字样的牌子十分显眼。

  几位在果林里忙碌的村民见到记者后,与记者聊起基地的情况。“这些是政府扶持的‘脱贫果’——脐橙和夏橙,专家经常来给我们做技术指导。”

  “每年到了挂果期,村里的鲜果就早早被订购一空,一亩地至少有两万元的收益。”曾经的贫困户农祥锋说,全村种植水果3000余亩,几年来已有160多户贫困户顺利脱贫。

  山路弯弯,天色渐晚。行走在我市乡间,不时可见一些农户赶着成群羊牛放牧归来。

  在龙邦镇吕那村内屯,贫困户陆世反将牛赶到牛棚后,便转身去猪舍喂猪。“现在养了20头猪,去年卖了6头,赚了1万多元。”

  陆世反还和记者说起下一步的打算:新建的7间猪舍已经打好地基,流转土地20亩种玉米来养猪。

  “今年能养200头猪,年内摘掉贫困帽子不成问题。”陆世反说。

  我市贫困乡村有一个共性,就是群众守着脚下这片土地,缺乏增加收入的路径。没有可以支撑的产业,就不可能真正脱贫。要彻底脱贫,必须既考虑眼前又着眼长远。

  我市依托“平台助推、金融扶持、带资入股、固定分红、劳务增收”扶贫模式,探索短期脱贫项目和长远小康工程衔接的路径。贫困户不仅有种桑养蚕、入股分红等短期收入,还可以享受种植水果、养猪养羊的长期收益。2016年全市19个贫困村2万多人实现了脱贫摘帽。

  目前,当地已形成石漠化区域水果种植带、边境水果种植带和南部规模连片种植区的产业布局,水果种植面积达到11.7万亩。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添 加 图 片
<--上传图片在这里,多大图片都可以!
上一个 下一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