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806阅读
  • 0回复

微信扫一扫分享精彩

分享到

 

越军空前惨败的松毛岭战役,为何解放军伤亡只有越军的八分之一
发于2022-08-14 我有话说评论
1984年7月12日凌晨,越军第二军区经过近两个月的苦心经营,多方准备,出动一个加强步兵师(312师141团、316师174团、356师149团和876团、198特工团和821特工团各一个营),对我军老山前线发起全面反扑。激烈的战斗持续一个白天,越军在我军强大火力的猛烈打击下,最终铩羽而归。 ?6T\uzL +%  
MGU%"7i'}  
此次船头地区防御作战(民间俗称松毛岭战役),越军遭遇空前惨败,共伤亡3300余人,我军伤亡382人(牺牲62人,负伤320人),仅为越军的八分之一。之所以能够实现如此悬殊的伤亡比,除了以强大的火力有效地消灭了敌人之外,还在于运用了正确的战术有效地保存了自己。这种战术,就是少摆多屯,逐次增补前沿防守力量的添油战术。 p.|NZXk%%a  
o3OtG#g2  
iVe"iH  
越军进攻作战的特点,是运用添油战术的基本依据。针对敌人的作战特点,灵活运用、改变我军的战术手段,是克敌制胜的关键所在。“7.12” 作战,越军由于战术思想落后、大规模阵地进攻经验贫乏,以及物资器材难以满足需要,其进攻呈现出如下三个特点。 X&14;lu%p  
%ot4$ eY  
一是组织不力,突击能力差。攻击时兵力建制混乱,使用零散,伸出五指打人。进攻虽然有重点,但是全线同时展开攻击,兵力不够集中;即使在某些局部地区集结了较多的兵力,也因为首次突击力量有限,一般为排、班规模,最大为连规模,容易被我军各个击破。 'NYW`,  
JRYCM}C]  
二是冲击面窄小,兵路少,便于我军集中兵力兵器抗击。“7.12" 作战越军冲击时最多兵分5路,有时为3至4路冲击,每个兵路正面都在10米以内。我军只要有3至4件自动火器,就可以压制敌人一个兵路的进攻。三是冲击次数多,间隔时间短,连接紧促。比如敌人对149号高地,在一个白天连续冲击达17次之多,最短的冲击间隔不超过5分钟。 $4ZjNN@  
9H#;i]t&  
P")1_!  
鉴于越军的上述特点,我军防御作战采取的基本打法是:在前沿配置适量的兵力兵器,加强观察、警戒配系,及时判断敌人进攻企图;一旦敌人发起冲击,迅速呼唤上级炮火压制,并最大限度地组织步兵火力杀伤敌人,把较多的兵力屯在便于观察、机动的地方,保持强有力的后劲,以粉碎敌人多波次轮番冲击。所以,部署兵力时要贯彻少摆多屯的原则,使用兵力时要根据情况逐次投入,使前沿兵力虽有伤亡而兵力不减,并有足够的后劲。 |%l&H/  
+l)[A{  
比如119团3营7连634高地防御战斗中,前沿堑壕仅仅配置了半个班( 5人)的兵力和1挺重机枪。作战时,这5人由排长加强指挥,副连长担任观察并负责抢救伤员、补入后续力量,连长、指导员在工事内进行战斗编组和政治动员。前沿一旦出现战斗减员,立即根据需要将新生力量补入,始终保证前沿有5人与敌人作战。这次战斗,他们共分17次向前沿补入近3个班的兵力,敌我阵亡人数之比为29.6:1。 &kp`1kv":  
"vL,c]D  
a*(,ydF|L  
地形特点,是运用添油战术的客观条件。在一般地形上,由于敌人能够广泛地选择冲击路线,实施较大范围的兵力机动,对我军防御阵地构成威胁的方向、地段多,因而我军在进行兵力配置时,必然要把相当的兵力配置在前沿堑壕,以保证有足够的力量抗击敌人冲击,这个时候,往往就不具备少摆多屯的客观条件。 aoP=7d|K/  
UHT2a9rG  
而热带山岳丛林地则为少摆多屯,保证战斗中有油可添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这种地形设防,我军可以居高临下,凭险扼守,以点制面,以面护点,点面结合,相助互补。面对我军前沿要点,敌人欲绕无路,欲攻困难,难以选择理想的攻击方向和冲击路线;地形狭窄,兵力拥挤,战斗队形细长;向上仰攻体力消耗大,运动困难,相应地延长了暴露在我军火力下的时间。 {GP#/5$=  
O; #qG/b1  
在这种情况下,只要我军正确地选择防御要点,就能以较少的兵力扼守,挫败敌人的进攻;而把主要的兵力配置于掩蔽工事,适时向表面阵地增补。担负主要方向(662.6高地和那拉)防御任务的119团,凭借险要的地形,只在阵地上摆出不到三分之一的兵力抗击敌人冲击,而把三分之二强的兵力屯积起来,在战斗中随时添油。 #<*=)[  
D@ 4sq^|2  
在这一主要防御方向,敌我阵亡人数比例为27:1。著名的李海欣高地(142号高地),由8连3排15人防守,他们在炮兵火力支援下,像钉子一样钉在敌人冲击的方向上,共歼敌104名,以小的代价换取了大的胜利。 x@*!MC #  
[.j&~\AG  
zz_(*0,Qcr  
武器装备的发展变化,火力的增强,是运用添油战术的重要原因。武器装备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战术手段的发展变化。“7.12”作战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双方火力的极大加强,特别是炮兵火力,对战斗进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_ ,~D]JYE  
e=u?-8  
这一仗,炮兵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越军的伤亡中有60%(甚至更多)是由我军炮火造成的,反之越军对我军造成的伤亡,大部分也来自于炮火。因此,敌人火力的增强,要求我军组织防御时,阵地上的兵力密度要尽可能降低,以减少伤亡。同时,我军火力的增强,使我军在前沿阵地以较少的兵力即可遂行作战任务。 EwX:^1f  
!/RL.`!>  
“ 7.12” 作战,在前沿阵地100米以外的距离上,主要依靠炮兵火力和重机枪、高射机枪火力消灭敌人,而不靠步兵火力。而在100米以内的距离上,步兵的自动火器就足以构成较为浓密的火网,再辅之以大量的手榴弹,便能够予以敌人致命的打击。实战证明,近距离抗击敌人冲击时,不需要过多的兵力。 |Jpi|'  
:.bBV]6q  
119团首次配置的兵力不足三分之一,而着重发挥炮兵火力的骨干作用,一边打一边增补有生力量于前沿,抗住了越军3个团的冲击,除了142号高地表面阵地和150号高地、169号高地曾一度被敌人占领之外,其余诸阵地一直岿然不动。 aF]cEe  
sf5F$  
ews{0  
综上所述,在热带山岳丛林地组织防御,应该广泛运用少摆多屯,逐次增补前沿防守力量的添油战术。 ;\48Q;  
.:/[%q{k  
根据作战实践,运用添油战术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决心要正确,根据地形和敌情正确选择前沿要点,以防止敌人利用阵地间隙直指主阵地;兵力机动要迅速,能保证随要随到,随需随添;编组要周密,政治思想工作要扎实,防止某些时候因为伤亡过大而影响后续战斗情绪;摆屯比例要适当,不能一味地强调后劲而屯之过多,导致前沿兵力不足。
来自手机版 Android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添 加 图 片
<--上传图片在这里,多大图片都可以!
上一个 下一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