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220阅读
  • 0回复

微信扫一扫分享精彩

分享到

 

振兴乡村,打造石漠化地区乡村振兴“广西样板”
发于2022-10-21 我有话说评论

滇桂黔石漠化地区曾是我国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之一,广西壮族自治区有29个县(自治县)属于滇桂黔石漠化地区。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如何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乡村全面振兴是全区上下重中之重的政治任务。广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和2021年4月27日在广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做优做强特色产业,持续抓好脱贫群众稳岗就业,为石漠化地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广西样板”。

  

振兴乡村,打造石漠化地区乡村振兴“广西样板” - 靖西网

巴马茂雄生态康养农业产业园的建成,让当地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就业。

  

为探寻“广西样板”背后的秘密,本刊记者专访了广西壮族自治区乡村振兴局局长黄智宇。

  

  

  

《中国乡村振兴》:发展产业、增加就业是实现稳定脱贫、长远发展的根本之策。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后,广西在发展农村产业、稳定农民就业方面有哪些新进展、新成绩?

黄智宇:经过8年的精准扶贫、5年脱贫攻坚,我区所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困扰壮乡千百年的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进入过渡期后,广西大力弘扬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了起好步、开好局目标。特别是在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脱贫群众稳岗就业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和新的成绩。今年以来,我区启动实施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从产业、就业、兜底保障等方面发力,千方百计加快脱贫地区发展,促进脱贫群众增收。在乡村产业发展方面,指导54个脱贫县策划现代农业产业招商重点项目225个,脱贫地区新认定58个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占全区新认定总数的55.8%,实现每个脱贫村至少有1家有效运转的农民合作社或家庭农场。54个脱贫县完成油茶造林15.37万亩,占全区73.025%;完成低产林改造20万亩,占全区94.74%。在稳岗就业方面,截至8月底,全区脱贫人口(含监测对象)务工规模达到281.33万人,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的104.89%,乡村公益性岗位安置脱贫人口、监测对象28.24万人上岗;就业帮扶车间4179家,吸纳脱贫人口5.89万人就业。

《中国乡村振兴》: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扎实有效的举措。请问广西在抓产业、稳就业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黄智宇:我区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推动持续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一是集中发展优势特色产业。实施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深化县级“5+2”、村级“3+1”特色产业发展模式,每县重点发展1—2个主导优势产业,打造一县一业、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富民产业发展格局。2022年以来,投入产业发展的各级财政衔接资金达116.3亿元,实施产业项目7000个,发放产业奖补资金16.9亿元。二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产业。构建“10+3”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启动广西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高质量建设五年行动,实施特色产业增效工程等十大工程,提升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今年新增创建国家产业集群2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个、产业强镇10个。三是促进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生态康养等新业态。实施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加强农产品仓储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全区累计建设127个农产品加工集聚区,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65%。深入推进农业品牌战略,提升桂字号农业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累计遴选发布广西好嘢品牌411个,今年新增地理标志商标7件。四是不断完善联农带农机制。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对脱贫群众带动作用,全区累计发展农民合作社6.23万个、家庭农场11.46万个。推行和完善订单联结、股份联结、服务联结、产业融合联结等4种机制,让农户在产业链增值中更多获益,不断提高生产经营净收入。五是加强粤桂协作带动产业发展。启动粤企入桂双百行动,推进一县一园建设,今年共新增引导落地投产企业288个,签约266亿元,实际到位投资119.08亿元,共建产业园区107个。创新组建粤桂高质量职教就业联盟,实现农村劳动力就业72.85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24.5万人。建成121个农产品供粤供深示范基地,113个农产品获得圳品认证。今年以来,广东采购、帮助销售广西农畜牧产品和特色手工艺品154.22亿元。

另一方面,持续抓好脱贫群众稳岗就业。一是稳定务工规模。强化劳务输出组织,加强就业服务保障,对有就业意愿的劳动力实行一对一帮扶,帮助脱贫群众稳在岗位、稳在企业、稳在当地。二是强化就业政策支持。落实带动就业主体扶持、脱贫劳动力跨省就业交通补助等政策,激励带动就业主体为脱贫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支持脱贫人口外出务工。截至8月底,向62.05万脱贫劳动力发放2.41亿元跨省就业交通补助。三是拓宽就近就业渠道。扶持就业帮扶车间发展,建立帮扶车间联系制度,全区实有就业帮扶车间4179家,吸纳脱贫人口就业5.89万人,分别为2021年底规模的132.84%151.03%。加大乡村公益性岗位统筹开发力度,创新开发乡村建设公益性岗位,全区乡村公益性岗位共安置28.24万脱贫人口,是2021年规模的2.3倍。四是加强就业技能培训。打造八桂系列劳务品牌,实施雨露计划+”就业促进行动,全区29所技工院校与44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8000人以上大型易地搬迁安置区结对实施技能帮扶,不断提升脱贫劳动力就业能力。

《中国乡村振兴》:帮扶车间是促进脱贫群众就近就地就业的一个重要抓手。这几年,受疫情影响,很多就业帮扶车间发展遇到困难。刚才,您提到广西的就业帮扶车间在发展数量和吸纳脱贫人口就业上都取得了突破。那么,广西是如何促进帮扶车间健康发展,持续发挥效益的?

黄智宇:为推动就业帮扶车间健康持续发展,我区主要采取了四方共建的办法。一是坚持政府引建,对带动脱贫户、监测对象劳动力就业的帮扶车间,给予奖补优惠政策,帮助解决资金紧、用工难、订单不足等问题。二是坚持企业领建,引导龙头企业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在脱贫村建基地、拓市场,支持返乡能人投资建设帮扶车间,带动村民群众参与生产经营。三是坚持帮扶援建,借助粤桂东西部协作机制,动员广东企业到脱贫地区建设就业帮扶车间,优先吸纳脱贫劳动力就业。四是坚持部门共建,建立多部门联动机制,协同开展上门认定、提供政策、组织培训等。通过四方发力,保障了全区就业帮扶车间的持续健康发展。

《中国乡村振兴》:当前,广西在推进产业发展、稳定就业方面面临着哪些困难?下一步工作将面向哪些方面发力?

黄智宇:脱贫攻坚以来,我区通过组织实施县级“5+2”、村级“3+1”特色产业发展模式,乡村特色产业得到了明显的发展壮大,但脱贫地区产业化程度低的局面未根本改变,特别是大石山区县自然条件较差,农业基础条件仍较薄弱,现代化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还不够完善,一二三产业融合度不高。特别是产业化龙头企业总量少、规模小,从事农产品精深加工的企业较少。原3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片区县)中仅有105家自治区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占全区的21.51%,造成产业组织化程度较低,产业链、价值链短。脱贫人口普遍文化程度较低、缺乏就业技能,部分脱贫劳动力需兼顾农业生产和照料家庭,跨省外出务工意愿不高,基层就业服务还比较薄弱,加上疫情的持续影响,脱贫群众稳岗就业的压力较大。下一步,我区将进一步统筹各类资金、资源集中发展脱贫地区优势特色产业,加快“10+3”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建设,加大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培育和招商引资力度。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育优培强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农业+”新业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使脱贫群众分享到产业增值收益。持续抓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工作,保持脱贫人口务工规模总体稳定,落实跨省就业交通补助政策和县域内稳定就业劳务补助政策,规范乡村公益性岗位管理,落实就业帮扶车间吸纳就业政策,大力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提高脱贫劳动力就业能力。

来源:《中国乡村振兴》2022年第19期

快速回复
限150 字节
 
 
添 加 图 片
<--上传图片在这里,多大图片都可以!
上一个 下一个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