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靖西市安德镇三灵村,有一个四代人传承的土面条作坊,依靠脱贫攻坚好政策,它变身成了现代化面条加工厂。产业升了级,面条厂却面临着原材料供应吃紧难题。当地着力突破发展瓶颈,让土面条"挑"起产业振兴大梁。记者前往采访时正临近春节,三灵村隆康面条厂马力全开,赶制年前最后一批面条订单。由于原料紧缺,用完从河南购进的麦子,就只能等到年后再进货加工了。
【同期声 靖西市安德镇三灵村隆康面条厂负责人隆安平:这个就是我们从河南进过来的小麦,比我们本地(小麦)要贵一块钱一斤,每个月我们消耗这种麦子是3到4万斤,所以每个月我们就多消耗3到4万块钱(成本)了。】土面条从小作坊生产模式逐步迈向产业化,名声越来越大,订单越来越多,成为三灵村产业发展新名片。但本地原材料供应不足、外地采购原料成本太高,成为面条厂发展经营的“拦路虎”。如何解决山多地少的难题,让本地原材料供应“不断档”,村两委班子和驻村第一书记经过多方调研,萌生了大胆的想法:在岩溶地区发展小麦连片种植。【同期声 靖西市安德镇三灵村党支部书记李华毅:我们正在努力发动群众,利用他们的闲置地来发展种植小麦,以后我们要形成连片小麦种植基地,争取达到100亩左右。】可是,在哪里能找出地块连片种植?群众是否愿意配合?方案一提出,就遭到了部分村民反对。【同期声 靖西市安德镇三灵村山红屯村民隆安波:我养牛,我要种牛草,你要拿我的地去,我的牛还吃什么?】【同期声 靖西市安德镇三灵村党支部书记李华毅:为了全村的集体,你作为一个组长,你要起(带头)作用,做表率,要发动(群众一起发展)。】【同期声 靖西市安德镇党委副书记 镇长赵继科:政府可以帮你协调其他的地给你,这里是统一规划作为小麦种植基地,你要支持村里工作,好不好?】建设小麦种植基地需要规划的100亩土地,涉及九十多户村民,村两委干部和带头人多次入户走访,动员村民利用闲置土地来种植小麦,这样既可以增加群众收入,又可以确保有小麦供应给面条厂,这种可持续可循环的实体经济发展路子,燃起了大家的希望。【同期声 靖西市安德镇三灵村山红屯村民隆安波:大家一起种小麦,小麦杆也可以去喂牛,面条厂也是我们村的产业,为了咱们村的经济,大家也能赚到钱,这样我觉得也是挺好。】土地得到了整合与规划,村两委又开始筹划引水灌溉。多年来,三灵村群众的灌溉用水一直依赖水柜,农业生产只能“靠天吃饭”。为了精准把脉小麦种植,驻村第一书记请来了专家。【同期声 靖西市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农英世:我们通过勘察原来的旧的废弃的渠道,想通过我们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这个项目把它翻新起来,保证水源的供应,另外引进北方的优质品种进行实验推广,加大科学管理的模式,把产量和效益提高出来。】【同期声 记者阳映:一棵麦子,一头连着政府的民生政策,一头牵系农民群众的“钱袋子”,在三灵村,全村一盘棋,用麦子拉动起产业发展的引擎,我们可以看到,三灵村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已经徐徐展开。】【同期声 靖西市安德镇三灵村村民李美芳:三四月份就可以收小麦了,想种多一点的话就收入多一点点。】【同期声 靖西市安德镇三灵村党支部书记李华毅:面条厂日产量达到5000斤左右,脱贫户在家门口就能有就业的机会,我们现在信心满满。】